如何登陆ao3  

你的位置:如何登陆ao3 > 新闻动态 >

澳门海水倒灌,吃鱼不用买了,感谢桦加沙送到家门口的大鱼!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0:28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“楼下巷子里积了半米深的水,还漂着几条大鲷鱼!” 台风 “桦加沙” 过境澳门那天,朋友发来的视频里,往日热闹的十月初五街被浑浊的海水淹没,水面上偶尔有银光闪过 —— 那是随风暴潮冲进街巷的海鱼,有人举着网兜在齐腰深的水里试探,也有人站在二楼阳台无奈苦笑。“吃鱼不用买” 的调侃,背后藏着澳门这座滨海小城在极端天气下的生活百态,既有灾害带来的狼狈,也有居民苦中作乐的韧性,更折射出滨海城市面对海平面上升与强台风时的生存考题。

台风 “桦加沙” 登陆前,澳门气象局已连续发布风暴潮预警 —— 这座平均海拔不足 3 米的城市,历来是台风与风暴潮的重点影响区域。2024 年这场台风裹挟着超强风力,将外海的海水推向岸边,叠加天文大潮,澳门半岛的低洼区域如内港、下环街、十月初五街等,在台风登陆后两小时内便出现海水倒灌,最深积水达 1.2 米。我在现场看到,临街的商铺纷纷用沙袋封堵门口,却挡不住海水从门缝里渗进来,鞋店老板一边往高处搬鞋盒,一边叹气:“每年台风都来这么一次,刚装修好的地面又要泡坏了。” 而水面上漂浮的海鱼,多是近岸浅海的鲷鱼、鲈鱼,被风暴潮卷离栖息地,顺着倒灌的海水涌入城区,成了这场灾害里 “意外的馈赠”,也成了居民缓解焦虑的调侃素材。

展开剩余71%

“感谢桦加沙送鱼上门” 的玩笑,在居民群里传得很快,但真正在水里捞鱼的人并不多。住在下环街的陈姨告诉我:“海水又咸又脏,还混着垃圾和油污,鱼捞上来也不能吃,也就是看着新鲜。” 她更担心的是家里的冰箱 —— 停电已经两小时,冷冻层的肉和海鲜眼看要化冻,“比起捞鱼,我更想知道什么时候能来电,什么时候水才能退。” 确实,海水倒灌带来的不只是 “送鱼” 的趣味,还有实实在在的民生困扰:积水导致部分区域交通瘫痪,公交和出租车停运,居民出行只能靠步行或涉水电动车;倒灌的海水含有大量盐分,浸泡过的路面、墙体容易腐蚀,商铺和居民楼的水电设施也面临损坏风险;更让人揪心的是,部分老旧小区的地下车库被淹,数十辆汽车泡在水里,车主们站在车库入口,只能眼睁睁看着水位上涨。

不过,在灾害面前,澳门居民的互助精神总能让人感到温暖。内港一家茶餐厅的老板,在积水刚没过脚踝时,就把店里的桌椅搬到二楼,支起临时灶台,免费为滞留的居民和救援人员提供热粥和面包。“大家都不容易,能帮一点是一点。” 老板擦着额头上的汗说,他还组织员工用塑料盆帮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物资。而社区志愿者则分成小组,在积水区域来回巡查,提醒居民注意安全,帮助清理水面上的漂浮垃圾,防止堵塞排水口。那些 “捞鱼” 的年轻人,后来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,用网兜打捞水面上的塑料袋、树枝,“与其调侃送鱼,不如帮着快点把水排掉,让大家早点恢复正常生活。” 一位年轻人笑着说。

从社会生活视角来看,“澳门海水倒灌送鱼” 的现象,本质是滨海城市面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缩影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,澳门这类低洼滨海城市面临的风暴潮威胁越来越大。“吃鱼不用买” 的调侃,看似轻松,实则是居民对灾害的一种心理调适 —— 在无法避免的灾害面前,用幽默化解焦虑,用互助应对困境,这是澳门居民在长期与台风共处中形成的生活智慧。但调侃背后,更需要正视的是城市防灾能力的提升:近年来澳门政府不断加强防洪设施建设,如加固海堤、升级排水系统、建设地下防洪隧道等,同时完善应急响应机制,在台风来临前提前转移低洼区域居民,协调电力和水务部门做好应急保障,这些措施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海水倒灌,却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,保障居民生活。

台风 “桦加沙” 过境后的第三天,澳门的积水基本退去,街道上恢复了往日的繁忙,商铺重新开门营业,维修人员忙着检修水电设施,清理人员则在冲刷路面上的盐分。那位调侃 “感谢送鱼” 的朋友,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清理后的街道照片,配文:“鱼没吃到,生活还要继续,感谢所有帮忙的人。” 确实,灾害带来的 “意外馈赠” 终将过去,但居民在灾害中展现的韧性与互助,以及城市在防灾减灾中积累的经验,才是应对未来更多极端天气的底气。

澳门的故事,也是许多滨海城市的共同经历。“吃鱼不用买” 的调侃,不该只是一句玩笑,更该成为提醒我们关注气候变化、提升城市防灾能力的警钟。毕竟,对居民来说,安稳的生活比 “送上门的大鱼” 更重要;对城市来说,能从容应对灾害,让居民在台风天也能安心,才是真正的 “民生保障”。

发布于:上海市

Powered by 如何登陆ao3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